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儿童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无特发人群

无传染性

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症状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1.鼓气耳镜检查或显微镜检查
鼓气耳镜检查方便易行,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诊断方法,也是社区检查鼓膜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改变外耳道的气压,观察鼓膜的活动情况.如发现鼓膜动度减低,同时伴有鼓膜内陷、色泽由正常的灰白色半透明状改变为橘黄色或琥珀色,见到气液平面或气泡即可诊断.与普通耳镜相比较,鼓气耳镜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2.声导抗测试
声导抗测试是反映中耳功能的快速、有效的客观测听方法.由于鼓气耳镜对于2岁以下儿童的鼓膜和中耳情况判断困难,声导抗则提供了方便的测试.声导抗的鼓室压图可呈b型和c型.开始时咽鼓管功能不良或堵塞,中耳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鼓膜内陷,鼓室压峰压点向负压侧位移,以c型曲线多见.当病变逐渐进展,鼓膜更加内陷,出现鼓室积液,传音结构质量增加而使声导抗进一步增加,鼓室劲度加大,鼓膜和听骨链活动降低,峰压点就越偏向负值,当声顺减弱或无变化时则成为无峰的b型图.
一般认为,如鼓室导抗图为b型,结合临床可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但是,新生儿和婴儿出生后外耳和中耳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如1岁以内婴儿外耳道大小和直径的增加,使其顺应性也发生变化,导致外耳道共振增益和共振频率发生改变;随着生后6个月内鼓膜到镫骨底板距离的增长,增加了中耳含气腔,扩大了中耳腔的容积,此时乳突气化也增加,中耳腔容积增加使鼓膜的顺应性和控制低频传导方面受到重要影响;此外,中耳腔中存在的羊水和间叶细胞逐渐消失(可持续到生后5个月),也使得中耳总质量减少;镫骨密度降低,质量减少;听骨链关节之间和镫骨底板附着到卵圆窗上的紧密程度也在改变,这些都减少了抵抗成分.因此,常规的226hz探测音测试的鼓室图不能真实地反映6个月以内婴幼儿中耳有无病变和中耳功能.因此大于4个月患儿使用226hz的探测音,小于4个月的患儿使用高频率的探测音(1000hz).这样可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
3.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
在耳显微镜或内镜下,于鼓膜前下方进行穿刺或切开,若有浆液样或黏液样液体流出则可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存在.其为一种有创性诊断方式,不但可以明确诊断,同时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4.鼻咽部检查
成人患者,用鼻内镜或多功能纤维鼻咽镜直接观察鼻咽部及咽鼓管咽口情况.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
5.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
单侧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经过治疗无效,应警惕黏膜下型鼻咽癌累及咽旁间隙,压迫咽鼓管.如鉴别诊断需要,或需要排除鼻咽部和咽旁间隙占位者,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可了解中耳情况,将ct片调到软组织窗时可观察咽旁间隙有无占位.必要时需进行增强扫描.

分泌性中耳炎要和急性中耳炎鉴别;用鼓室图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临床应监测分泌性中耳炎的侧别,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合并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及邻近病灶,去除病因,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平衡和消除中耳鼓室内的负压状况,通畅引流鼓室内的积液,防止鼓室粘连和中耳胆脂瘤及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生.
1.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1)保守治疗①鼻腔收缩剂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常用药物为麻黄素制剂、盐酸羟甲唑啉等药物,但是使用此药物要注意防止药物依赖,一般疗程不超过1周,若频繁过量使用易引起药物性鼻炎.麻黄素类鼻腔收缩剂可升高血压,老年人用药后应观察血压变化.②黏液促排剂可调节咽鼓管及鼓室内黏膜生理功能,促进鼓室内积液排除,改善黏膜黏液毯的清理作用,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等药物.③抗生素在急性期内,可短期内使用敏感抗生素.④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于无糖尿病等禁忌证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等口服,但只可作短期治疗,不宜长期使用.⑤鼻用糖皮质激素改善鼻腔炎症状态,消除炎症介质,且相对口服糖皮质激素更为安全,局部作用于鼻腔、鼻咽、咽鼓管,全身副作用小.⑥咽鼓管吹张可采用咽鼓管吹张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促使咽鼓管通畅,还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达到通畅和引流的目的.但应用此方法时须注意鼻腔不能有鼻涕,不然容易将鼻涕吹入鼓室,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手术治疗①鼓膜穿刺抽液可同时作为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可有效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必要时可重复穿刺,或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②鼓膜切开术适用于分泌的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者.不合作的小儿可于全麻下进行.需要注意保护鼓室内壁黏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③鼓室置管术适用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目的是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3~6个月,最长可达6个月~1年.可在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有部分患者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④对于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咽鼓管激光成形术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为该类患者带来一线希望.对于反复发作的,病程大于3个月以上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采用此类方法,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⑤激光咽鼓管成形术应用半导体激光、co2光纤激光、ktp激光灯等软管激光,对咽鼓管圆枕后唇部分进行消融,国外在近两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其有效率达到90%以上.球囊扩张咽鼓管成形术:应用球囊置入咽鼓管咽口,对咽鼓管软骨部进行扩张,提高咽鼓管软骨部开放功能,达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⑥怀疑鼓峡阻塞、鼓窦入口有肉芽组织阻塞的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考虑单纯乳突切开术及鼓室探查手术,同时行鼓膜置管术.对将要发生粘连性中耳炎及内陷囊袋者,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防止并发症.
2.儿童及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1)密切观察和随诊因为分泌性中耳炎为自限性疾病,有一定的自愈率,在给予有创治疗前患者应该严密观察3个月.分泌性中耳炎是否自愈取决于病因及积液时间的长短.由急性中耳炎遗留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约75%~90%在3个月时可以自愈,鼓室压图由b 转为a、c型.约55%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在3个月时自愈,但是,约1/3的患儿可能加重.在起病时间不祥的2~4岁的患儿中,约25%的患儿自愈时间为 3个月.婴儿和小小儿的自愈率更高.2岁以上双耳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在3月以上患儿,在6~l2个月时其自愈者约为30%.
对于处于观察阶段的非高危患儿,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干预则百害而无一利,而观察等待对非高危患儿则无害处;需要告知家人患儿听力差,尤其是双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制定改善患儿聆听和学习环境的措施和方案;定期复查,并进行气压耳镜和鼓室压图检查.
改善聆听环境的措施包括:说话时在3英尺内;将周围干扰的声响关掉如电视机、音乐;面对患儿说话时,做到口齿清晰,并应用手势和图片等视觉方式作为辅助;降低语速、提高音量、言语清晰;与患儿一起阅读和讲述、解释图片或提出问题;注意重复单词、词组或句子;安排患儿坐在距离老师较近的位置上;在教室里使用可调节音量的扩音设备等.
(2)药物治疗对于儿童,药物疗效短暂而有限,副作用多,不推荐使用.不主张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充血不应该成为抗生素应用的指征,不主张联合使用抗组胺药及减充血剂,因为他们的副作用明显.也不主张普遍地长期使用口服激素治疗,除非个别病例.尚无证据支持咽鼓管通气、口服或鼓室内注射黏液促排剂及其他药物的治疗作用.
(3)手术治疗选择手术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为听力水平及伴随症状;是否存在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高危因素;分泌性中耳炎自愈的可能性.手术指征为分泌性中耳炎持续在4月以上伴有听力减退和其他症状;持续或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伴有高危因素存在(只要是高危患儿,无论积液时间长短,都应该尽早手术);鼓膜或中耳结构损害.应该综合基层医生、耳鼻咽喉科医生和家人的意见,权衡手术利弊.随访患儿的手术指征为:较好耳的听力水平达到40db或以上;长期分泌性中耳炎并出现了耳痛、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碍和合并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鼓膜后上方内陷囊袋;听骨烂蚀;内陷粘连和内陷囊袋内角化物的积存.
手术术式包括首选鼓膜置管术(可使中耳通气状态保持12~14个月);有鼻堵、慢性鼻窦炎、慢性腺样体炎等指征时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不建议4岁以下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再次手术时可行腺样体切除术和鼓膜切开术,同时行鼓膜置管或不置管;不建议单独行鼓膜切开术(使中耳通气仅仅保持几天,激光辅助鼓膜切开也只使中耳通气保持几周)或单独行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无确切疗效).
再次手术问题:在鼓膜置管脱管的患儿中,20%~50%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复发,需要再次手术.建议再次手术时,无论腺样体大小,都应该行腺样体切除术(但是腭裂或黏膜下腭裂除外).因为它使再次手术率降低50%.再次手术的疗效好(对于2岁儿童的再手术疗效明显,而对于3岁儿童的再手术疗效最明显).术式采用鼓膜切开+腺样体切除(>4岁);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4岁).再次手术时,鼓膜置管尤其适合于高危患儿并且必须根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和鼓膜、中耳黏膜有明显炎症的患者.
手术并发症:急诊手术中麻醉的死亡率为1:50000或更低;小儿在麻醉中较成人更易出现喉头和气管的痉挛;鼓膜穿孔的发生率为2%~17%,需要修补;腺样体切除术的出血率为0.2%~0.5%,腭帆功能障碍为2%,还有鼻咽部闭锁或持续腭帆功能障碍(适应证选择和手术技巧).
应该权衡是观察随访还是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并建议每3~6月或更短间期复查一次.在观察阶段不宜继续观察等待的患者有:不能定期复查的患者;高危患者或并发有其他疾病的患儿.
3.其他补充治疗手段
(1)补充或替代性治疗常见的补充及替代疗法包括推拿按摩、微波、限制饮食(如限制奶制品)、中草药、补品、针灸、中药等疗法.
(2)抗过敏治疗据报道,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存在过敏者为10%~80%不等.长期以来一直怀疑分泌性中耳炎和过敏因素两者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循证医学研究认为抗过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资料缺乏前瞻性、对照研究和足够的证据.

1、如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搏鼻及耳内滴药,以预防中耳感染.
2、经医生指导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有鼓室内积液或积血者,应去医院进行治疗.

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进行卫生教育,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对10岁以下儿童定期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一、凡发生耳内堵塞感应及时寻找原因,及时排除,对疾病的恢复大有益处.
二、鼻和鼻咽部的炎症波及咽鼓管阻塞时,则应及早使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缩,咽鼓管通畅,新鲜空气进入中耳,使耳的渗出即时吸收.

好评医生-分泌性中耳炎
更多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急性鼻炎、胆脂瘤型中耳炎、急性咽喉炎、鼻中隔偏曲、分泌性中耳炎、细菌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排卵期出血、肿瘤、霉菌性阴道炎、多囊卵巢综合征、流产、痛经、输卵管妊娠、盆腔炎、绝经、宫颈疾病、尿路感染、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疖肿、子宫肌瘤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睡眠呼吸障碍、呼吸暂停综合症、肺结核、哮喘、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肺癌、细菌感染、肺结节、咽炎、咳嗽性哮喘、肺炎球菌肺炎、急性鼻咽炎、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气肿、瘢痕、病毒感染、支气管炎、肺大疱、支原体感染、支气管扩张、胃病、咽喉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神经痛、胸腔积液、慢性咳嗽、胸膜炎、心律失常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颅底肿瘤、呼吸暂停综合症、头颈部肿瘤、肺结核、哮喘、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肺癌、细菌感染、肺结节、咽炎、咳嗽性哮喘、肺炎球菌肺炎、急性鼻咽炎、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气肿、瘢痕、病毒感染、支气管炎、肺大疱、支原体感染、支气管扩张、胃病、咽喉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神经痛、胸腔积液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慢性鼻窦炎、痔、肛裂、肛门瘙痒症、内痔、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混合痔、肛瘘、外痔、肛窦炎、肠癌、直肠前突、斜疝、疖肿、溃疡性结肠炎、肛乳头肥大、精索静脉曲张

服务人次 49 好评率(90.0%)

擅长:细菌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排卵期出血、肿瘤、霉菌性阴道炎、多囊卵巢综合征、流产、痛经、输卵管妊娠、盆腔炎、绝经、宫颈疾病、尿路感染、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疖肿、子宫肌瘤

相关问答-分泌性中耳炎

更多
破罐子破摔了这破手机上头后花园您去了哈塞 all 魔图统计局。
张无忌 307医院
2019-04-02

相关文章-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