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斜视

临床上把由于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所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称为斜视,其是较常见的一类眼科疾病.斜视按患者是否有眼外肌功能障碍可分为共转性斜视和非共转性斜视两大类.共转性斜视又称共同性斜视,为各眼外肌功能正常,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无障碍但双眼视轴分离者.根据注视眼的性质可分为单侧性和双眼交替性;根据斜视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间歇性、恒定性或周期性等.非共转性斜视又称麻痹性斜视,为神经传导或眼外肌本身功能障碍致一条或数条眼外肌麻痹而发生双眼视轴分离者,患眼由于眼肌麻痹必然伴有眼球向某一个或多个方向运动障碍.确定了斜视患者为共转性或非共转性斜视后,按眼位的偏斜方向可以把共转性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性斜视.麻痹性斜视则按麻痹神经或功能障碍眼外肌命名,如动眼神经麻痹、上斜肌麻痹等.由于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众多,且双眼视物时的协调运动有多条眼肌参与,使斜视发生的机理较为复杂,要了解斜视就必须首先明确双眼眼肌协同运动和双眼单视的形成机制.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2条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其中内外直肌的作用比较简单,起支配眼球水平方向运动的作用.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的附着点因偏离眼球的垂直方向,其作用则比较复杂,除协同支配眼球垂直向运动外,还具有使眼球内外旋转运动的功能,从而使眼球对前方各方位都能定向注视.
正常情况下双眼运动必须协调一致,使双眼能够同时注视单一目标,这种功能需要双眼眼外肌的协同运动才能完成.双眼视物时眼外肌的协同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肌肉协调运动,以双眼水平向运动为例:当向右方注视时,右眼外直肌和左眼内直肌收缩,同时右眼内直肌和左眼外直肌松弛使双眼向右侧转动,其转动角度要保持相等.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还要有一定的紧张度以协助眼球转动并维持眼球的水平状态.这一过程中在眼球运动方向起牵引作用的一对眼肌(右眼外直肌和左眼内直肌)称配偶肌,而与这对肌肉起主要对抗作用的一对眼肌(右眼内直肌和左眼外直肌)称对抗肌.当眼球向垂直方向运动时,由于有多组眼外肌参与运动,故不但有配偶肌,尚有协同肌协助作用于运动方向,其相反方向亦有直接对抗肌和间接对抗肌,使协同运动更加复杂化.
双眼眼外肌协同运动遵循两条规律:其一为一条眼外肌的收缩必同时伴有它的直接对抗肌的松弛,否则眼球不能灵活转动,此规律称为sherrington定律.其二为起自中枢神经系统使眼球转动的神经冲动,一定同时和等量地抵达双眼,否则双眼无法注视同一目标,此规律称为hering定律.由于眼球运动的这些规律性,才形成了人类双眼单视的基础.
双眼单视指双眼同时注视单一目标,使目标在双眼黄斑部聚焦成像,传导至大脑视中枢重叠成为一个完整且具有立体感觉的单一物象的过程.这种功能是灵长类动物特有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双眼前移至面部前方平行位置,双眼视野大部分重叠,具备了双眼单视的基础.出生后由于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经常转动眼球,运用注视和再注视反射.这种反复协调的双眼运动,使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的影象经常不断地在大脑视中枢融合为一个物像,日久形成条件反射,产生双眼单视功能.故双眼单视是在出生后逐渐形成的.双眼单视功能可分为3级,首先是双眼能同时感觉到同一物.

用眼姿势不良者

无传染性

常见症状:眼球偏向颞侧、可伴有运动障碍
儿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隐斜视的症状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
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以下是斜视的常规检查法:
1.双眼视功能的检查
(1)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
(2)立体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2.屈光检查
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了解有无弱视和斜视与屈光的关系.
3.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
确定是哪一类斜视.为了手术设计必须检查斜视角的大小.
4.眼球运动检查
判断眼外肌的功能,看眼球运动是否正常到位.
5.有没有代偿头位
帮助诊断是哪一条眼外肌麻痹.
6.确定麻痹肌的检查
检查眼球的运动功能、双眼分别注视、单眼各方向注视的斜视角度,用红镜片试验或
hess屏方法等检查可以帮助确定.
7.牵拉试验
(1)术前评估术前将眼球牵拉至正位后估计术后复视及患者耐受情况.
(2)被动牵拉试验可以了解有无眼外肌机械性牵制或肌肉的痉挛情况.
(3)主动收缩试验了解肌肉的功能.
8.隐斜的检查
用隐斜计做定量测定.集合近点的检测:帮助诊断肌性视疲劳.
9.调节性集合/调节(ac/a)的比值测定
帮助判断斜视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

可行以下方法进行诊断:
1.询问病史.问清患者的年龄,准确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或诱因,斜视发展情况,做过何种治疗,有无家族史.
2.眼外观检查.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代偿性头位.
3.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详细检查患者的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须扩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4.遮盖试验.用遮盖的方法别检查患者注视33厘米和5米以外的目标时的眼位情况.
遮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检查时总有一只眼被遮盖的单眼遮盖法,又称交替遮盖法或连续遮盖法;另一种是检查时先遮一只眼,然后去掉遮盖板观察两眼能否同时向前注视一目标及眼球复位速度,这种方法可称为遮与不遮法.遮盖试验可以简单而又确切地对斜视进行定性.
5.检查眼球的运动.观察6个主要运动方向,以确定每条眼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6. 斜视角检查.斜视角分为主斜角(第一斜视角)和副斜角(第二斜视角).健眼固视时,斜眼偏斜的角度称为主斜角;当斜眼固视时,健眼偏斜的角度称为副斜角.测量主、副斜角可以协助斜视的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测量斜视角的方法有:角膜反光点位置测定法、同视机检查法、三棱镜配合遮眼法.
7.此外,还有斜视计测量斜视角法,马氏杆加三棱镜检查法、视野计测量法等.

治疗斜视的,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眼视轴矫正训练、眼肌手术或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视轴矫正乃利用仪器加强眼球运动.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或缩短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眼肌.轻度斜视可以戴「棱镜眼镜」来矫治.【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目偏视,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未查阅到有关记载.现代用针灸治疗斜视的早期临床文章,见于1958年.但到60年代末,资料仍不多,且以治麻痹性斜视为主.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病的治疗得到了针灸界的关注.尤其是共同性斜视,在幼儿中发病率较高,而现代医学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故成为针治重点.治疗方法上,以针灸为主.近年用梅花针按辨证分型叩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经验.此外,用电针、头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磁电疗法以及传统的隔核桃壳灸等,都有一定疗效.
针灸对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都有效果,其有效率均在80~90%左右.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
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共同性斜视,对象以20岁下的青少年为宜.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位复正,视力增加到1.0以上.显效:眼位复正或基本复正,视力增加3行,但未到1.0;或斜视程度减少一半,视力增加到1.0以上.有效:眼位基本复正,视力增加1~2行;或斜视程度减少不到一半,但视力增加2行以上.无效:无改善或改善未达到有效标准.
共治共同性斜视103例,共180只眼.以上述标准评定,痊愈57只(31.0%),显效101只(55.5%),有效21只(11.5%),无效3只(1.7%),总有效率为98.3%.内斜视比外斜视疗效好,斜视程度在15度效果较好.【手术治疗】
分为保守方法和手术,要根据具体情况经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检查确定.斜视治疗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斜视手术不仅为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手术时机以7岁前为最佳.当儿童视觉发育终止(约7岁至10岁)后,手术仅能改善患儿外观,双眼视功能将很难提高.目前斜视手术作为一项眼科常规手术,方法成熟,成功率达90%以上,主要是对附着在眼球表面的眼外肌施行手术,不进入眼球内部,一般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年幼患儿接受手术时需全身麻醉,但不会影响其智力和发育.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眼位的矫正,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手术后立体视和弱视的训练是不可缺的治疗
斜视纤维微创手术
    在过去几十年,斜视手术一直采用肉眼直视手术,手术切口大、出血多、术后反应大,常引起结膜中重度水肿、结膜脱垂、切口愈合时间延长等问题,针对肉眼手术的不足,该技术的优点很多:
一、手术切口小、对眼组织的创伤小、术后不需拆线,大大减轻了术后反应
二、由于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及倍率的放大,极大地提高了术者动作的精准性,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大大减少了眼球前段缺血综合症的风险.

本病预防要点如下:

1、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

2、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3、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如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可长时间看电视及打游戏机与电脑,不看三维图等.

4、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5、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六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一侧肌肉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另一侧则松弛,就会造成斜视.

好评医生-斜视
更多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斜视、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痔、腹泻病、乙肝、便秘、慢性胆囊炎、肠炎、胃病、胃炎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斜视、弱视、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痔、腹泻病、乙肝、便秘、慢性胆囊炎、肠炎、胃病、胃炎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斜视、白内障、青光眼、切割、屈光不正、麦粒肿、干眼、倒睫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斜视、眼底病、肺结核、哮喘、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肺癌、细菌感染、肺结节、咽炎、咳嗽性哮喘、肺炎球菌肺炎、急性鼻咽炎、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气肿、瘢痕、病毒感染、支气管炎、肺大疱、支原体感染、支气管扩张、胃病、咽喉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神经痛、胸腔积液、慢性咳嗽、胸膜炎、心律失常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角膜病、斜视、眼科疾病、弱视、眼表疾病、尿路感染、结石、前列腺炎、龟头包皮炎、膀胱输尿管反流、包皮过长、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肾结石、阳痿、输尿管结石、精索静脉曲张、性病、附睾炎、尿道炎、细菌感染、梅毒、压力性尿失禁、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