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干眼有关的常见症状有无及严重程度、是否存在相关病史,设计一系列问题,根据患者选择答案的汇总分数,判断是否有干眼存在.优点在于方便、经济,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便于大范围人群的干眼发病率筛查和干眼诊断的初筛.但对边缘性干眼诊断率不高,分析具体影响因素有一定困难,此外目前的问卷调查表的问答选项根据西方文化背景、生活环境设计,不符合国人思维,因此需要制定符合国情的规范化问卷调查表.
2、泪河宽度
裂隙灯下投射在角结膜表面的光带和下睑睑缘的光带的交界处可见泪液的液平,其宽度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泪液分泌的多少.在临床上测量的泪河宽度相当于泪河曲率半径,正常>0.5~1.0mm,≤0.35mm则诊断为干眼.
3、泪液分泌实验
schirmer试验(schirmertest)最为常用,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可分为schirmeri和schirmerii两种.无眼部表面麻醉情况下,测试的是主泪腺的分泌功能,表麻后检测的是副泪腺的分泌功能(基础分泌),观察时间同为5分钟.正常值为10~15mm/5min,
酚红棉丝试验是测量泪液分泌功能的另一种方法,将标准70mm酚红棉丝置于下睑穹隆部,被检者前视15s,变红色部分
4、泪膜稳定性检查
泪膜破裂时间(but)最为常用,方法是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钠溶液,被检者瞬目几次后平视前方,测量者在裂隙灯的钴蓝光下用宽裂隙光带观察,从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即干燥斑的时间,为泪膜破裂时间(图6-3).正常值为10~45s,
泪膜最外层的脂质层对于维持泪膜稳定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光学成像原理的泪膜镜和泪膜脂质层干涉成像为评价泪膜稳定性提供了更客观和准确的检测方法,此外还可使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泪膜脂质层相对厚度来评价泪膜稳定性.
5、眼表上皮活性染色
(1)荧光素染色
荧光素钠溶液滴于结膜囊内,抗生素或生理盐水冲洗后,裂隙灯钴篮光下观察,阳性代表角膜上皮缺损,提示角膜上皮细胞层的完整性被破坏(图6-4).泪膜与上皮微绒毛之间的联系被破坏,即使泪液分泌量正常,此时在角膜表面也难以形成稳定的泪膜.必须注意的是干眼最早出现眼表上皮点状染色是发生于结膜,而不是角膜.
(2)虎红染色
角、结膜失活细胞着染为阳性细胞.最近发现它也可以使未被泪液粘蛋白包裹的上皮细胞着色.但是虎红溶液有较大的刺激性,患者常有明显的眼痛,临床上较难推广.
(3)丽丝胺绿染色
近年来更多的使用丽丝胺绿染色,可将失活变性细胞和缺乏粘蛋白覆盖的角结膜上皮细胞着染,没有虎红染料的刺激性,更容易为受检者接受(图6-5)
6、泪液蕨类试验
室温25℃±2℃时,用毛细玻璃管采集下穹隆部泪液,涂在洁净的玻片上,室温干燥48h内进行结晶图像分析,正常者有良好蕨类形成,粘蛋白缺乏者(例如眼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蕨类减少甚至消失.
7、乳铁蛋白含量测定
泪腺分泌量减少,乳铁蛋白含量也下降,正常人泪液乳铁蛋白含量的正常值为1.46mg/ml±0.32mg/ml,40岁后开始下降,70岁后明显下降.69岁以前如低于1.04mg/ml,70岁以后如低于0.85mg/ml则可诊断干眼.乳铁蛋白仅出现在反射性泪液中,对轻、中度干眼诊断价值有限.
8、泪液渗透压的测定
微量泪液收集管从靠近泪阜的泪河处取0.1μl泪液,然后用渗透压测量仪进行检测,渗透压≥312mosm/l为阳性,提示有干眼的可能.
9、角膜地形图检查
近年来发现正常人角膜表面规则指数为0.63,睁眼后10s增加为0.84,而干眼患者的表面规则指数则为1.4,持续睁眼10s后则上升为6.8,提示角膜表面规则指数可作为干眼诊断的指标之一.
10、其他
活检及印迹细胞学检查:了解眼表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干眼症患者眼表上皮细胞he染色的异常表现为: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增大、上皮细胞鳞状化生,角膜上皮结膜化.通过计算结膜中杯状细胞密度,可间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泪液清除率检查目的在于了解泪液清除有无延迟,可应用荧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干眼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可抽血了解自身抗体的存在,ss患者常见a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阳性.此外一些新型的检查仪器也不断进入临床,如泪液蒸发仪测定泪液蒸发情况,睑板腺成像观察腺体的萎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