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老视眼的方法仍为配戴老视眼镜,借凸透镜的力量代替调节从而把近点移到习惯工作的距离以内.
为了能够把眼镜配得合适,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工作种类及其习惯阅读距离并且要测定眼的屈光度和调节程度.根据这些情况给予适当的矫正镜片,不但要补足近距工作所需要的调节力还要有足够的保存力量.
如果一个正视眼,工作距离为25cm,需要经常保持4.0d的调节.由于年龄增长,其近点退到50cm处,这时只有2.0d的调节.为了工作起来不会过于紧张还应保存1/3的调节力,所以只有1.3d的调节能够经常持久地使用从理论上说需要配2.7d的老视眼镜.
若是一个非正视眼,必须首先测定屈光情况和近点距离使之在戴了矫正镜片之后,其远点在无限远,其近点在近距工作范围之内老视眼的矫正,必须以每个人的调节力为基础.在任何年龄,调节范围变化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每名患者都要分别测定两眼的近点.所戴镜片的深浅,应根据近点距离而不是根据年龄.个别的病例,两眼之间的调节程度也有差别,例如一眼为1.5d,而另一眼为2.5d.在这种例子,就不能按常规的办法,而要两眼分别处理,把调节力较弱的一侧配较强的阅读眼镜.再者,为使一副眼镜既可看远又可看近,应配双焦眼镜.一般的近距作业工种,并不是经常使用25cm的阅读距离,最常用的近距离约为30cm,一般学习和其他任务的工作距离还要远些.为这些病例配的镜片度数可以低一些.因为调节同时发生集合为了得到好的视力并感觉舒适,也要求镜片的度数低些老视眼的人只能给自己解决很小的调节,但其睫状肌所花费的努力,与年轻人的较大调节程度所用的努力几乎差不多假若可使用的调节被镜片代替得太多,或者说镜片的力量太强,上面所说的关系就会遭到破坏这也可能是老视眼配眼镜后形成视疲劳及不舒适的重要原因.如果把镜片的度数降低些而又不明显地影响到近距工作范围的视力,就要把度数降低.若不能降低镜片度数,则可用基底向内的三棱镜加在凸透镜上,或者采用偏离光心透镜的办法这就是用球面透镜的作用解决调节的问题,用三棱镜的作用来解决由于集合所产生的视觉干扰.
凸透镜矫正
凸透镜矫正老视的原理:补偿晶状体调节力的不足从而达到矫正老视的目的,这其中包括传统的单光(单焦)镜以及最近几年出现的双光(双焦)、渐变多焦镜.
单光镜:单光镜是所有矫正方法中最简单普及的一种方法,它只适用于近用.
双光镜:双光镜可以为患者同时提供远、近视力,但是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
远视欠矫或者近视过矫的情况,在配镜之后就会发生中间的视力模糊,从而致使患者很难得到所期望的视觉质量.
渐变多焦镜:渐变多焦镜,是通过同一个镜片上不同的区域看到近、中、远距离的物体,它很好的解决了双光镜造成的中间的视力模糊问题,是目前为止比较理想的矫正老视的方法.它在保证了清晰近视力的同时,还保证了良好的中远距视力.但是框架眼镜的镜片和角膜的顶点有一定的距离,致使高度数镜片有一定的放大率,容易使配戴者有一定的不适和眩晕感⋯ .目前还在研究的液晶衍射镜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手术矫正
虽然通过手术矫正老视并不十分完善,但随着手术技术不断研究和进步,手术方式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根据手术部位不同可分为角膜屈光术、可调节的晶状体(iol)植入和晶状体摘除手术以及巩膜屈光术.
角膜屈光术:① 激光手术:从90年代初,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开始在临床应用,至今20余年.从一开始的lasik到现在的kappa角补偿等新技术,激光手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逐渐提高.其中一开始的lasik技术主要有侵入性较少,保留程度高以及手术之后的恢复较快等优势但也存在过矫和矫正不足等缺点,所以lasik的治疗效果需要临床上的进一步研究和调整.② 角膜层间植人物:该手术的治疗是在角膜层间植人人工合成物之后,使该部位角膜的屈光发生改变,从而矫正老视中的的近视力.临床应用上大多使用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如aci等具有良好光学通透性和相容性的植入物 ,但其具体疗效和临床安全性仍需临床观察进行证实.③传导角膜成形术:即(ck),这种方式最早应用于美国,以其安全、方便、短时间恢复、可重复治疗、可以预测等优点不断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屈光术尤其是治疗老视和远视的重要治疗方法.近几年来自内障手疗手段之一.
晶状体摘除术联合可调节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此类手术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复明,直至近几年慢慢向与屈光术结合过度.非调节iol的调节幅度太小无法满足对老视的矫正,而植入可调节型iol却可以同时获得较好的近、远视力.此类治疗的理论依据是植入可调节iol使睫状肌收缩,进而引起iol支架的变异导致镜面位移,从而得到期望的远、近视力.可用于矫正老视的可调节型iol可以分为单焦、多焦两种.巩膜手术:巩膜手术主要是通过调节晶状体赤道处和睫状肌之间的距离矫正老视.其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睫状体前巩膜切开术、激光老视逆转术和巩膜扩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