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病(serum sickness)是指由于注射运动免疫血清后所并的发一种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其表现主要有皮疹、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目前免疫血清的临床应用已减少,仅限于防治白喉、破伤风、某些毒蛇咬伤后,以及阻止移植物排斥等的免疫抑制治疗.相反的,由于药物致敏已成为当今最常见的血清病病因.
所有人群
无传染性
常见症状:皮疹、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本病多在一次注射较大剂量异种血清或球蛋白后1~3周内发生;少数患者,尤其是过去有过周样血清接种史者,可在接种后1~3天内发生.症状的发生和程度与接种途径(静脉注射的发病机会多)和注射血清剂量等因素有关.皮疹是本病最明显和多见的症状,主要为荨麻疹样风团,紫癜样皮疹或麻疹样皮疹等;常在注射部位首先发生.发热多渐起,最高至38~39℃,伴全身淋巴结程度不一的肿大,质软而稍有压痛.部分病人还可有面部、眼睑及手足末端浮肿(儿童多见),极少病人可有喉头水肿表现.有的病人在发热的同时尚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由血清或球蛋白(如atg)或其他巨分子药物所致在出现皮疹后2天左右还可有关节疼痛、肿胀等关节炎症状,常累及多关节,呈对称性.少有多发性神经炎、肾小球炎或/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诊断】本病的诊断依据,最重要的是注射血清或atg史和上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小分子药物极少引起神经炎、肾小球炎或/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的帮助不大,通常可有白细胞总数中等度升高,但嗜酸粒细胞增多少见.血清总补体与c3均可下降,有时血内并可找到免疫复合物,这些虽可帮助本病诊断,但特异性不强.
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的帮助不大,通常可有白细胞总数中等度升高,但嗜酸粒细胞增多少见.血清总补体与c3均可下降,有时血内可找到免疫复合物,这些虽可帮助诊断本病,但特异性不强.
小儿血清病诊断鉴别结合注射血清或使用青霉素,磺胺等药物的历史和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未查明上列用药历史之前,发热与关节痛较为突出的病例,易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混淆;以发热与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时,可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似;出现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时,亦可引起诊断上的怀疑,但凭上列疾病各自的特点以及血清病的典型发病过程,鉴别诊断亦比较简单.
一般说来本病的症状不重,具有自限性.因此,治疗应以对症给药为主.发热或关节痛者可用水杨酸制剂.有皮疹者可用苯海拉明,每日2~3次,每次口服25~50mg,并同时每日应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每次0.1~0.3ml皮下注射,对血管神经性水肿,气争喘息或严重荨麻疹甚为有效,必要时可每隔半小时重复一次.有人报道儿童在接受白喉抗毒素血清注射后第4~16天中使用足量的抗组胺药物(赛庚啶或安泰乐)能明显减少血清病的发生.累及神经系、肾脏或其它内脏的重症患者,应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开始可应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脉注射(或相当剂量的强的松口服),2~3日后视病情而逐步减量.
为预防血清病,应严重掌握药品和血清免疫制品的使用指征,尽量少采取静脉给药的途径,如必须应用异种血清制品时,应先仔细询问有无过敏病史及既往血清应用史,然后必须作皮肤敏感试验,方法如下:1、先以未稀释的血清一滴,置于前臂屈侧,再以消毒针尖在血清滴内作划良数条(以不出血为度).2、观察半小时如无反应,再以1∶10稀释的血清0.1ml作皮内试验.3、再观察20分钟,注射处未出现直径超过1cm的红斑或硬结者,或周围亦无伪足样丘疹者属阳性,此时方可把血清注入肌内.若皮肤试验为阳性,则应尽量不用.
擅长: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痔、腹泻病、乙肝、便秘、慢性胆囊炎、肠炎、胃病、胃炎